自從去年8月底住建部發布嚴查“掛證”專項行動以來,關于“掛證”的話題便成為了業內的熱點。各省市陸續公布了涉嫌“掛證”的名單,從幾百到幾千、甚至幾萬,不斷引發公眾和行業的關注。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公眾號、頭條、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充斥著這些名單的傳播,吃瓜群眾的熱情可見一斑。初期的“掛證”整治幾乎達到了高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12月之后,所有的熱度似乎逐漸消退,名單發布的頻率減少,公眾對此產生了疑問:這次整治行動會像2019年一樣“高開低走”,不了了之嗎?
?
一、市場反應與中介的活躍
盡管住建部的“掛證”整治行動在大部分地方處于“靜默期”,但市場上卻并沒有因此停滯不前。進入12月后,一些中介開始蠢蠢欲動,繼續尋找“非唯一社保”的證書。市場中出現了不少短期“掛證”的廣告,特別是在朋友圈和社交平臺上,這些廣告的出現頻率并未降低。部分人才甚至顯得無所謂,表示他們通過短期“掛證”一直沒有受到影響,依舊能夠輕松掛靠。中介機構對此樂得賺取快錢,甚至有些省份開始逐步注銷證書后再重新注冊到其他省市。可以看出,盡管監管力度加強,市場的需求并沒有完全消失,反而在某些地區迎來了新的機會。
?
這種現象的背后,反映出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相關人員對“掛證”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在工程行業中,對于證書掛靠的需求從未完全消失。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監管的力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在短期內,監管的高壓態勢難以完全阻止市場的活躍,中介們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
?
二、水利部加入“掛證”整治戰團
2025年1月24日,水利部發布了一則通知,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涉嫌在多個單位注冊的水利工程監理工程師和一級水利工程造價工程師的“掛證”名單。這次共有373名監理工程師和256名一級水利工程造價工程師被列入異常名單,原因是他們涉嫌在多個單位執業,違反了相關管理規定。盡管此次信息并未完全公開涉及的“掛證”證書所在單位,但很可能這些工程師在住建部注冊的證書被多次使用。
?
水利部的介入顯然使得“掛證”整治行動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以往,住建部對“掛證”的整治相對集中于建筑類證書,而此次水利部的加入標志著更多行業也開始受到監管的關注。隨著多個部門的介入,未來“掛證”問題將更加復雜,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自己的證書問題。
?
三、2019年住建部“掛證”嚴查的收尾
回顧2019年住建部嚴查“掛證”的情況,雖然一度引發了廣泛關注,但最終的處理結果并未達到許多人預期的“重拳出擊”。當時,住建部對“掛證”行為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各省市也陸續公布了涉嫌“掛證”的名單,市場上的證書價格也一度翻倍上漲。很多敢于冒險的企業和工程師開始嘗試短期“掛證”操作,短期掛證市場逐漸興起。
?
然而,住建部的整治并未能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盡管大量證書被注銷,許多證書仍然被“轉移”到其他地方。2019年嚴查行動的收尾讓一些人產生了疑問,是否這種整治行動只是一次“高開低走”的表面功夫?實際上,這一時期的處罰主要以注銷證書為主,雖然很多證書被注銷,但并未有太多實質性的懲罰措施出臺。由于注銷和重新注冊的操作相對簡單,市場上短期“掛證”的現象依舊存在,部分中介甚至在疫情爆發后再次活躍,證書注冊幾乎恢復了“正常”狀態。
?
四、環保部的“掛證”嚴查收場
環保部的“掛證”整治行動也為業內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教訓。環保部在2017年就曾經進行過一次“掛證”嚴查,并在2021年底再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查處。此次嚴查行動的重點是環評師的證書問題,特別是環評師是否存在掛靠住建部的證書問題。環評師的證書是環保部門嚴格審查的對象,而住建部的證書查詢則是公開透明的,給了環保部很大的監管壓力。
?
在這次嚴查行動中,環保部不僅核查了證書是否真實有效,還依據地方的不同標準對環評師進行了扣分處罰。根據地方的不同規定,環評師的證書可能會因為掛證行為被直接作廢,扣分的標準也因地而異。這一過程雖然造成了一定的市場震動,但與住建部的處理方法不同,環保部的處罰更加嚴格,地方監管力度也較強。
?
五、住建部此次“掛證”嚴查的未來走向
對于住建部本次的“掛證”嚴查,很多人猜測它是否會像2019年那樣最終不了了之。從目前各地的執行情況來看,嚴查依然以注銷為主,很多地方仍然在督促企業和個人進行自查和整改,拒不整改的將受到禁止注冊的處罰。雖然注銷和整改仍是主要手段,但住建部和地方的監管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對于拒不整改的人員和企業,將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禁止其在未來三年內注冊新的證書。
?
在這種背景下,短期“掛證”的市場是否會繼續活躍,依然值得關注。盡管無法徹底杜絕“掛證”行為,但從監管措施的不斷升級來看,未來“掛證”市場的空間將越來越小,相關從業人員和中介機構必須更加謹慎,以避免受到處罰。
上一篇: 掛證費用287萬元全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