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已于今日落幕。考場外,部分考生如釋重負,計劃著好好放松一下;也有人滿面愁容,似乎已經提前預判成績走向。考試結束只是一個節點,但背后折射出的,是建筑行業從業者的群像,也是職場生態的縮影。
在不少單位里,報考建造師證書早已成“標配”。考試費用由公司承擔、還能請假復習,一些人便借此機會“渾水摸魚”。某些年輕員工報名考試,卻根本沒進考場,而是利用這段時間去談戀愛、旅游甚至休息,最終被公司人事識破,出臺新規:考試后必須提交成績單,若發現無故曠考,將取消評優資格與年終獎。這項制度一落地,不少人頓時“冷靜”,公司也順勢節省了不小的報名支出。
考試本身依舊是每年熱議話題。題難、題偏、出題風格變化等,成了考后常見的吐槽對象。但實際上,大多數“難”的背后,是備考不足。許多考生寄希望于十幾塊錢買來的“押題資料”,以為幾頁紙就能對付一整年考試內容,實則過于天真。真若有資料能百分百命中考題,那很可能就是“泄題”,而不是“預測”。一旦坐實,查起來一個也跑不掉。
對比往年,今年最大變化在于考試時間壓縮為一天。此前二建考試分兩天進行,雖然耗時,但節奏相對合理。如今一日考完,對不少考生來說是體力與專注力的雙重挑戰,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考生,身體負荷明顯加重。不過,從考試組織方的角度來看,這一調整無疑節省了人力、場地等大量成本。效率提升了,也有人調侃:考試院“利潤”更高了,組織考試已經成為高效創收的項目。
而在考場外,還有一個細節也被不少人留意:宣傳補課班的大姨變少了。往年考試季,培訓機構的“地推部隊”在考場外熱情洋溢,各類小禮品(涂卡筆、檔案袋、鼠標墊等)層出不窮,掃碼加微信還能拿“壓題密卷”。今年則不同,大姨人數明顯減少,禮品縮水嚴重,有的只發幾張A4紙就想換一個微信。加上她們態度也不似從前熱情,顯然是任務量減少、獎勵機制取消所致。
這也折射出培訓行業的現狀:行業低迷,機構生存壓力大,宣傳和投入也隨之收縮。在建筑行業整體轉冷的背景下,從考證到補課,從考生到從業者,每一環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當然,考試依舊是行業晉升和轉崗的重要通道。在行情低迷、就業壓力增大的當下,一本證書,或許能給人帶來更多選擇和底氣。只不過,這份“底氣”不是花錢就能買來的,而是靠時間、知識和堅持累積出來的。
二建考試考完了,結果如何暫且不論。有人輕松離場,有人沉默不語;有人收獲成長,有人留有遺憾。但無論怎樣,這一天終究是過去了。接下來,還有生活的考場在等著。人生不是一場考試,而是一連串不斷前進的選擇題。
上一篇: 為何“雙證”建造師成了市場新寵?
下一篇: 一建考試變難,掛靠價格會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