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筑行業中“有資質無人員”的問題屢見不鮮,被業內稱為“資質裸奔”。雖然過去已有不少舉報案例,但處理結果往往流于形式,企業通過臨時掛靠人員就能輕松過關,監管難以落地。
但這一狀況正在發生改變。2025年2月,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即“四庫一平臺”)正式上線“動態核查”模塊,標志著建筑行業正式邁入“智能監管+實時預警”的新時代。
四庫一平臺新增“動態核查”,實現全天候數據比對
根據住建部早在2024年10月發布的《關于加強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動態核查工作的通知》,全國范圍內將對建筑業企業進行持續動態核查。只要發現企業不再滿足現行資質標準,便將在四庫一平臺上標注為“資質異常”。
不僅是住建部層面,各地住建廳一旦在本省監管平臺發現問題企業,也將結果同步至國家平臺,確保監管信息全國統一、透明可查。
“動態核查”模塊通過聯動社保、個稅、工程項目等多維度數據,對企業注冊人員情況進行智能比對,實現7×24小時不間斷監控。一旦觸發異常條件,即自動標注并啟動整改程序。
首批十家施工單位被點名,問題集中在注冊人員不足
最新一次核查結果已經公布,首批被標注“資質異常”的企業共有十家,全部為施工單位,異常原因均為“注冊人員數量不達標”。這意味著這些企業未能滿足其所持有資質所需的最低注冊人員配置標準。
盡管目前名單尚未覆蓋設計單位與勘察單位,但業內普遍預期,后續監管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覆蓋所有資質類型的企業。
企業整改期限為三個月,需社保全國唯一
根據政策要求,被標注為“資質異常”的企業將獲得最長三個月的整改期限。整改重點是補齊符合要求的注冊人員,并確保其社保狀態為“全國唯一”,杜絕掛靠、兼職、重復注冊等行為。
這一機制本質上切斷了企業通過“租證書”蒙混過關的可能性,推動行業回歸真實用人和合規管理。
當前處罰仍較溫和,但監管信號明確
目前,對“資質異常”企業的主要限制是:在標注期間不得申請新的資質事項,建設單位被提醒應謹慎選擇此類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盡管處罰措施相對溫和,但明確傳遞出一個信號:監管將持續收緊,資質虛設、掛靠行為將面臨更大風險。未來若配套出臺投標限制、合同備案限制等措施,將進一步壓縮違規企業的市場空間。
行業長期積弊亟待治理,規范化正當其時
“動態核查”模塊的上線,雖然姍姍來遲,卻是建筑行業治理邁出的重要一步。多年來,資質掛靠、虛假注冊、項目層層轉包等問題嚴重干擾市場秩序,損害工程質量,也加劇了行業不正之風。
此輪監管升級,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動識別、快速預警,不僅提高了監管效率,也為行業參與者提供了更加清晰、公平的市場環境。
對企業來說,這是一次“合規能力”的大考。只有真正具備技術實力和合規管理能力的企業,才能在動態核查下穩步前行、獲得長遠發展。
四庫一平臺“動態核查”模塊的推出,是建筑行業數字化治理的重要標志。它不僅倒逼企業規范用人、杜絕掛靠,也重塑了市場信任體系。雖然行業積弊難以一朝清除,但監管方向已經明確,未來可期。
上一篇: 考試報名更安全!人臉識別認證上線
下一篇: 一級建造師建筑專業掛靠一年能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