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筑行業正在悄然發生一場變革:多個地區陸續啟動項目經理答辯制度,明確要求建造師必須“真人出場”參與投標現場答辯。這不僅是對掛證行為的一次釜底抽薪,也標志著建筑行業“以人代證”的轉型正逐步走向實質化。
江西、杭州、大連、上海等地的相關招標文件中,已多次出現“項目經理須到場答辯”或“建造師不得缺席答辯,否則按廢標處理”等表述。可以說,這場改革正在從“試點”走向“常態”。
一、從“掛證”到“出場”,政策邏輯日漸清晰
掛證,一度是行業內眾所周知的“潛規則”。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為了滿足資質或參與投標,采取“掛而不用”“人證分離”的方式,用最低的成本獲得參與資格。
但這一行為,不僅扭曲了市場競爭秩序,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與監管隱患。
近年來,住建部多次發布關于打擊掛證行為的文件,并建立了建造師注冊信息系統與項目備案系統聯動機制。此次推動項目經理出場答辯制度,正是落實“實名制、責任制、問責制”的重要一環。
二、“出場=責任”,建造師從掛名變為實質擔責
出場答辯的本質,不僅是一個“流程要求”,而是“責任到人”的信號。
一旦項目經理在答辯環節簽字確認,意味著:
1.他需對招標文件理解、圖紙設計及施工方案了如指掌;
2.項目中標后,他將承擔全過程技術與管理責任;
3.若項目出現重大問題,監管部門可以追溯到人,追責清晰;
在這個前提下,“掛證不出場”將成為歷史,真正“有能力、愿負責”的建造師將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源。
三、對中小企業與建造師個人的現實影響
1. 對企業:投標門檻實質提升,成本大幅上升
以往,企業通過短期租證或合作掛證即可投標,管理靈活、成本可控。如今,建造師必須全流程參與,不僅需要支付較高的年薪,還需同步配套人員管理、項目計劃、答辯準備等支持。
對中小企業而言,這是一次經營模式與投標策略的雙重轉變。
2. 對建造師個人:能力變現空間擴大,虛證價值縮水
未來建造師市場將出現明顯分化:
a.能獨立帶項目、熟悉項目管理、擅長答辯的建造師,年薪將持續上漲,成為企業重點爭奪對象;
b.僅持證無實操經驗者,市場價值將快速萎縮,甚至被淘汰出局;
c.同時,隨著監管趨嚴,曾參與掛證的人員一旦被查實,存在注冊注銷、執業限制等風險;
四、行業走向:“拼證書”變為“拼能力、拼團隊”
可以預見,未來投標評審將從“形式審查”轉向“實質審查”:
1.項目經理的答辯表現將影響投標結果;
2.企業能否提供穩定、專業、可出場的項目團隊,將成為中標關鍵;
3.項目負責人能否與業主高效溝通、展示項目方案與管理能力,將成為勝負手。
行業競爭邏輯正在重構,建造師從“證書型人才”向“實戰型管理者”轉變的過程已經開始。
主動上場,還是被動出局?
每一輪政策調整,都是一次行業洗牌。對于建造師個人而言,是挑戰也是機會:
1.如果你有專業基礎,愿意不斷提升自己,這正是“真才實學”脫穎而出的時代;
2.如果你還在“只掛證不出場”,那么這次調整,很可能意味著你即將被市場淘汰。
是繼續依賴證書,還是擁抱能力競爭?是遠程掛名,還是親自上場?你的選擇,決定了你在建筑行業的下一個五年。
上一篇: 一建證書掛證行情:礦業跌了,市政漲了
下一篇: 2025年一建各專業通過率排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