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里,我經歷了許多的學習挑戰與成長,最終順利通過了巖土考試、結構基礎考試,并在2024年一鼓作氣通過了一級結構專業考試。這一路走來,既有辛勤的付出,也有許多寶貴的心得與經驗分享。回顧備考歷程,我深感從外專業轉向結構考試的困難與收獲,也意識到了在考試準備過程中,方法與心態的重要性。
?
備考時間線:從困惑到堅定
2023年基礎考試后,我曾短暫放松了一下,享受了幾個月的閑暇時光。但很快,進入了專業考試的準備階段。12月,我便開始復習,最初我選擇了力學作為復習的重點科目,春節前也聽了幾節混凝土的課程,但力度并不夠。直到3月,才正式進入高強度的復習階段,直至考前,我幾乎每天都投入了大約6個小時的學習,總計復習了1600小時。
?
備考方法:規范理解與精細總結
由于我的專業背景并非結構學科,所以一開始在力學和剪力墻、箍筋等基本概念上非常陌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報名了羿學堂的全程班,選擇了錄播課的學習方式。每次聽完錄播,我都會做課程的課后習題,完成后再次查閱相關的規范。每學完一科,我都會把這門學科的規范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并嘗試總結一些學習筆記,盡量讓自己理解每個細節,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
?
第一輪復習耗費了較長時間,直到7月初,我才勉強完成了整個第一輪的學習。在這時,我做了一套真題,結果發現自己并不能順利做出答案,曾一度陷入焦慮之中,懷疑自己無法通過考試。因此,我決定進行第二輪復習,重點夯實知識。第二輪復習時,我對每個科目進行了精細的復習,不懂的地方及時查閱相關視頻,再結合規范進行復盤,確保每一知識點都能熟練掌握。
?
真題模擬:找回自信
到了9月,我開始做真題模擬。為了檢測自己的備考效果,我做了大約8套真題和5套模擬題。最初兩套模擬題的分數只有45分左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后面的模擬題得分在48到51分之間。這時,我終于找回了信心,感覺自己有了通過考試的機會。
?
備考心得:重點突破與合理分配
通過這一年的備考,我總結出了一些關鍵的經驗。首先,規范的理解至關重要,雖然有些知識點較為繁雜,但我始終堅持按照規范的要求去理解,不抄襲、不浮躁,而是踏實學習。其次,備考過程中,時間分配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關鍵知識的學習必須保證充足的時間,而一些偏門、難度較大的內容可以適當減少投入,避免“雞毛蒜皮”的內容拖慢進度。
?
對于像我這樣基礎薄弱的考生,力學部分成了我的軟肋,但通過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我并沒有對力學過度追求完美,而是注重了解最基本的內容。實際上,在今年的考試中,力學部分的題目比較簡單,幾乎沒有影響我的成績。
?
考試技巧:如何合理選題
在考試技巧方面,我從吳工那里學到了非常實用的經驗。考試時,一定要學會選題,面對概念題時,哪怕不確定答案,也要盡量寫出一些相關的知識點,或者根據規范寫出自己的推理過程。最后的幾分鐘往往是決定成績的關鍵,我也正是在這幾分鐘內抓住了最后一分,這一分也最終決定了我的通過。
?
感恩與致謝:家人和老師的支持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懷孕的妻子和父母,在備考期間,家人給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妻子在我全身心投入學習時,始終給予我無私的支持,確保我可以全力以赴。此外,感謝羿學堂的老師們的耐心指導,他們的幫助使我在備考過程中少走了許多彎路。特別是吳工,他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信念的激勵,讓我在備考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前行,最終達成目標。
?
總結
回顧這一年的備考歷程,我深刻體會到,考試的成功不僅僅依賴于知識的積累,更依賴于合理的備考方法、清晰的時間規劃以及調整心態的能力。從外專業轉向結構考試,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通過不斷調整學習策略和努力付出,我終于迎來了這次的勝利。未來的路依然充滿挑戰,但我相信,只要堅持努力,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前行的步伐。